主页>房产>  正文

合肥的气度——这是属于你的“黄金时代”

发布时间:2015-05-12 14:31来源: 未知
"合肥工业大旗不倒午马犹思再努力,巢湖旭日产业升级未羊如云领头急"。农历羊年倒计时最后一天,合肥市经信委主任李海鹰脑海里灵光一现,写下了这么一幅意气风发的对联。 李海

  "合肥工业大旗不倒午马犹思再努力,巢湖旭日产业升级未羊如云领头急"。农历羊年倒计时最后一天,合肥市经信委主任李海鹰脑海里灵光一现,写下了这么一幅意气风发的对联。

  李海鹰之所以能够如此豪迈,是因为去年合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十强,增速领跑中部:工业产值总量和增加值总量分别实现8447.8亿元和2126.6亿元,提前完成了"新跨越、进十强"的目标。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进入"国家队"。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合肥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今年1月份的财政收入更是以127亿元的规模创下单月最高纪录。合肥市发改委副主任朱胜利评价说:"合肥的‘势’上来了,上在哪?这要从更广的地域空间、更大跨度的时间来看合肥,无论是区位优势、城市功能、创新能力,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发展的各个维度,合肥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五小时高铁圈":合肥人坐火车能把全国主要城市走遍

  去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提出安徽整体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合肥成为与杭州、南京并列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三大副中心之一,并且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明确要求提升合肥都市区的国际化水平。合肥,将以中国经济最活跃板块内的强劲脉动,向世界发出响亮的心跳声。

  以高铁为标志的巨大发展机遇让合肥对周边的辐射和带动力量显著提升,在朱胜利看来,合肥的区位、交通变化以后,到了难得的"黄金"发展机遇期。随着今年7月合福高铁的开通运行,以及商合杭、合安九、合郑等高铁的建设,合肥的"五小时高铁圈"将通达全国绝大多数大型城市:一个小时内,可以抵达黄山、南京;两个小时到上海、武汉、杭州;三个小时走遍郑州、长沙、济南,四个小时内更是可以直通北京、福州、西安以及厦门,五个小时最远可以到成渝、广深。"五个小时内可以把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全部走遍,这种交通通道的优势无与伦比,也让合肥的全面对外开放更上一层楼,为合肥的发展都将创造不可估量的价值。"

  地下"游龙":五年内城市交通格局"改头换面"

  从申报到即将开通,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的第一条地铁——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已经让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斌足足为之奋斗了8年。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合肥就有过这样的设想,无奈当时的硬件不达标。"轨道交通改变了罗斌的人生轨迹,从最初入职筹备工作办公室开始,他就与地铁结下了不解之缘。"2008年的时候,全国有不少城市在申报地铁项目。那时候的‘门槛’是地方财政收入要上100亿、人口达到300万,而申报之初,合肥的财政收入是161亿,刚刚达标。"

  合肥市上报的第一轮规划,是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现在回头来看,当时的决策层还是很有远见和预见性的。"罗斌解释说,轨道交通有两大主要功能:除了缓解交通压力和资源压力外,更重要的就是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让城市撑开"骨架"、拉开平面,是解决城市空间问题的最佳手段。"如今,第二轮规划的3、4、5号线也已经获批,从2015年到2020年,这五年时间内,合肥将有4-5条地铁线或开通或开建,届时,城市交通格局将完全不同。"

  有一种财大气粗叫"不差钱"

  无论是城市大建设还是外向型发展的大踏步,无疑都要有坚强的经济后盾作支撑。城市内外建设工地上林立的塔吊,还有那欢腾地飞奔着辛勤作业的运输车辆,欣欣向荣的景象昭示着这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那么,钱从哪来?够不够用呢?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掷地有声:"合肥的大建设,咱不差钱!十二五以来,从2011年到2014年,合肥的地方收入年均增长13.9%。如今一个月的收入,甚至就相当于好几年前全年的收入。"

  合肥市财政局预算处处长周顺翠介绍说,2015年开年第一个月,合肥市就以127亿元的收入创下有史以来单月最高纪录,而包含了春节假期的2月也已经有高达82亿元的收入,"在收入比重中,税收占比最高,二产和三产增幅最大。"

  合肥市通过不断调整完善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政策,构建"1+3+5"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采取基金、借转补、财政金融产品等有偿投入方式,通过市场运作与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结合,实现了财政资金的放大和循环使用。

  "在强劲的财力支撑下,预算负责大建设贷款到期还款的本金和利息,对合肥来说丝毫没有压力。"2014年,合肥市统筹财政资金178.7亿元,有力支持了轨道交通、环巢湖综合治理、城乡基础设施及公益性项目建设。周顺翠分析认为,以合肥市的财力来说,除了还本付息、安排一部分建设资金外,土地出让金等收入还可以在大建设需要用钱时调入公共预算,及时为如火如荼的大建设"加油"。

  长三角副中心:早日把"定位"与"地位"划等号

  面临新常态下的各种压力,合肥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未来的发展优势在哪里?被定位为比肩南京、杭州的世界级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合肥又要怎样把"定位"与"地位"划上等号呢?

  吴存荣分析说:"现在中国经济转型,单纯从经济角度来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经济结构调整,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是创新转型,恰恰这一点是合肥的强项和优势",站在宏观的视野看合肥,比较优势一样让合肥底气十足:"放眼国内,除北京、上海以外,大部分与合肥差不多的城市仍然处在一个中后期阶段,产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仍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这一点上,合肥转型比较早。举个例子,现在合肥的高新企业数量在全国都是排在前列的,所以合肥打造一个先进的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这样的目标,我们是完全有信心来推进实现的。"吴存荣透露,到今年下半年,合肥可能还会发布一大批重大项目的信息,都是在国内处在第一方阵的"排头兵"。

  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后劲,吴存荣也有着基于宏观规划之后颇为细致的考量:"经过若干年的建设,我想,合肥要成为中国产业转型、创新转型的一个典范城市,以此使合肥经济发展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通道。我的感受是,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城市的综合实力会有一个很大的分化,就是看谁转型得快,服务业也会随之大量发展,特别是健康卫生教育、文化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等,包括电子商务,这些产业确实发展很快。现在,南京、杭州在这些方面发展迅猛,是其强项,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中西部方式不同,还在用投资拉动增长;上海、北京等,则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增长动力。所以,合肥既要坚持创新,又要在现代服务业上狠下功夫,这样才能早日与宁杭三足鼎立、成为称职的长三角副中心之一。"

  "仅仅在《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中,重大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布局上,涉及合肥的就有16处之多",合肥市长张庆军评价道:"这在中央文件中不敢说‘绝后’,但肯定是‘空前’。"张庆军表示,实施好这批项目,无论是对合肥的城市建设,还是产业发展;无论是对于区域合作,还是对外开放,都将提供巨大的支撑力量。合肥将以大手笔构筑大平台、以大平台抓住大机遇、以大作为落实大战略:构筑世界级产业平台、自主创新平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平台、开放型经济平台、生态文明建设平台和国际化都市区平台,"朝着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定位阔步迈进","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即将打开国际化的视野,让世界刮目相看。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