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  正文

2019新加坡精拍推荐;清朝释迦摩尼佛像(内含舍利子)

发布时间:2019-06-20 14:03来源:
陕西嘉辉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藏.荐】栏 为藏品强大的传播效应向各位买家推荐经国家一级鉴定专家甄选的艺术珍品,为藏家牵线搭桥,让千百件艺术珍品价值被发掘与重视,在拍卖

 

陕西嘉辉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藏.荐】栏 为藏品强大的传播效应向各位买家推荐经国家一级鉴定专家甄选的艺术珍品,为藏家牵线搭桥,让千百件艺术珍品价值被发掘与重视,在拍卖会上得以高价成交。

【名称】 清朝释迦摩尼佛(内含舍利子)

藏品重量:920g

藏品规格:尺寸:17.2cm

类别:杂项

 

 

  铜佛像是指用铜或青铜铸造的佛像。这类佛像中有相当部分表面鎏金,故又称“金铜佛像”。大型室外的佛像一般为铜佛像 。广义的“金铜佛像”包括一切金属质地的可移动小佛像,常见的有铜鎏金、银鎏金、黄铜佛像、青铜佛像等。

佛教历史

那么铜佛像是如何产生的呢?又有什么宗教文化内涵呢?这还得从佛教建立说起。佛教创立者是2000多年前印度大陆的迦毗罗王国的王子,姓乔答摩,名悉达多。因为他是释迦族人,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圆寂之后的最初几百年间,佛教尚未传遍亚洲各国,但是当时在印度已经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佛教教派。后整合为三大主要派别: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密宗佛教

 

铜雕产生于商周,是以铜料为胚,运用雕刻、铸塑等手法制作的一种雕塑。铜雕艺术主要表现了造型、质感、纹饰的美,多用于表现神秘有威慑力的宗教题材。如佛像等。

其造型多成威严粗犷、端庄沉稳之态,表现出坚实浑厚、富丽辉煌的质感。铜雕的纹饰主要为饕餮纹,或以动物头部造型,再以鸟、兽、虫、鱼部分形体组成抽象的图案来衬托铜雕造型。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铜雕艺术品有西周的伯矩鬲,晚商的司母戊鼎以及汉代的马踏飞燕

佛像的分类

按照制作材质的不同一般分为:铜佛像、金佛、石材佛像、玉佛、玻璃钢佛像、树脂佛像、脱胎佛像(大庄严佛像制)、木雕佛像等等。较为盛行的且保存时间持久的是铜佛像。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创始人,公元前五百余年释迦牟尼出生于北印度迦毗罗卫国,是国主净饭王的太子。成道后,被世人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族的贤哲

释迦牟尼佛,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迦毗罗卫国释迦族人,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创始者。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佛,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对宇宙人生真相彻底的了知、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徒称呼他为佛祖。

 

舍利崇拜

存世的释迦牟尼舍利大致有:两颗牙、一截手指骨、部分头骨等。

印度国家博物馆 释迦牟尼头骨

印度国家博物馆 释迦牟尼头骨(8)

印度的佛舍利:佛火化后舍利被八国平分,造塔供养。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将八国之塔挖掘重建。贵霜王朝的迦腻色迦王也大规模造塔,且奢华壮丽; [187-188] 他扩建阿育王塔,便是留存至今的桑奇大塔。19世纪末英国人柏佩在印度发掘出一个舍利石函,里面正是释迦牟尼葬在迦毗罗卫的遗骨。当时佛骨送给泰国,后来又分出一部分给日本。

舍利流布印度以外:有两方面。一是国王和佛徒为传播佛教,阿育王派僧团带着舍利到各国去,涉足竟达中亚和西亚,最远到达埃及和希腊,传教者展示佛舍利并建塔供养。另一方面因政治动乱,佛徒为保护佛舍利而带到国外。前185年巽迦王朝施行灭佛,竟有僧人割开皮肉藏入舍利,再缝合,逃亡出境。371年迦迦国遭邻国攻打,国王哥哈塞瓦命女儿将佛牙送往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该佛牙现存于斯里兰卡康提的佛牙寺。

佛像崇拜

象征风格:中印度现存最早佛像的代表作,是巴尔胡特佛塔和桑奇佛塔。出于对佛的崇敬,完全避开佛本身之像,概以象征方法雕刻佛的行迹。如以小鹿象征佛诞生,以马象征出家,以菩提树象征成道,以法轮象征说法,以塔象征灭度。

图为舍利子

希腊与印度风格的起源:亚历山大侵略西北印度,残留的希腊人在大夏建国,引入希腊文化。佛灭后三百余年,犍陀罗产生希腊风格的佛像。另外恒河上游的秣菟罗也几乎在同时创作佛像,最早是犍陀罗还是秣菟罗尚有争议。

希腊与印度风格的交流:犍陀罗式南传印度本土,至中印度秣菟罗结合印度旧法形成新型。传至案达罗阿马拉瓦蒂,风格更加流丽。约西元390年,中印度摩揭陀国的笈多王朝倡国粹,大乘佛教发达,佛教艺术达到顶点

 

 

  此佛像 为清朝所制 造型落落大方 品相自然 端庄 是当今存世为数不多的 重器 释迦摩尼佛像 内含佛骨舍利 极为珍贵 此佛像 高 17.2cm 重:920g 值得收藏的重器! 俗话说 佛增有缘人 南无阿弥陀佛 善哉!善哉!

2019新加坡精品推荐:清释迦摩尼佛像(内含舍利)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