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  正文

陈东山 独特的民国艺术情怀

发布时间:2019-11-20 09:54来源:
艺术家简介 陈东山 生于北京 先后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和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2 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访问学者 现工作生活在北京 美术副编审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家简介

陈东山

生于北京

先后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和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2 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访问学者

现工作生活在北京

美术副编审

中央美术学院水墨人物画创作班指导教师

2016 年在北京万国艺术空间举办《纸里故国》陈东山中国画展

2018 年在格鲁吉亚第比利斯 NO.35 画廊举办《悟色空蒙》陈东山艺术作品展

远去的时光---陈东山绘画作品赏析

段维佳/文

在人们的眼中,他安静而内敛。他总是带着一丝低调的沉稳和谦逊,却是透着一股文人特有的气息。艺术家陈东山,一位对生活充满了挚爱,又具有对艺术敏感的视角及独特的想象力; 在他内心里埋藏着一份属于自己的精神花园,那里身着一袭长衫的他,鼻梁上架着一副复古的眼镜背手凝望……陈东山有一种充满“民国”的情怀,文化的碰撞与思想开放是他的追求和无比向往。回眸往昔,从朱自清、徐志摩、戴望舒、林语堂、梁实秋散着书香的散文与诗词中,赋予了他精神 上的触动。使之,行走在他笔下的作品,呈现出由一代宗师托起的国粹艺术;乃至以文人的 精神与生活理念,描绘出一幅诗国情怀的理想意境。

时光荏苒历经岁月,在艺术实践与艺术思潮的熏染下,陈东山不仅积淀了深厚的造型能力和写实功底,而更多是在他的作品中,印迹了他对当下社会的思考。他的作品偏重于传统笔墨,笔墨晕染下的山石、设色无不带有浓浓的气韵生动之古意。

近年,陈东山逐步冲破 传统束缚,而在作品中更多强调“自我”的存在。晨起遛鸟,藤下禅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不仅笔意间勾画着一种怡然的生活气息,且在他近期的“单行道上狂欢”“围城”“网”创作作品中,把对民国文化学者的精神气息,编写在他的一部民族百年历史文化 大戏的思考。在他的绘画意境中,一代国学大师们的儒雅造境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正是他 寻找一种与自我理想最契合的表达方式。繁简之间游走蜕变,他力争开拓一片艺术原野的沃土,来演绎他理想诗国文化的新语境。

艺术家采访:

Q: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以“民国人物”为素材创作的?当下画界多以画古装人物和当代 人物的画家很多,是什么原因让您创作作品赋予了“民国文化”的情怀?

A:我对民国历史,尤其是民国时期的文化现象,以及当时整体社会状况非常感兴趣。民国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历史思想最活跃的时期之一,我从一些史书、传记、以及徐志摩、郁达夫这些学者们的文章中,得到了很多创作启发。因此,也就不知不觉中,把这些素材和个人感受带入了我的绘画。

在“民国人物”系列作品中,我最想表达的是一种民国时期的文人情怀,他们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对历史、对当下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这也让我有了一种崇敬之情。所以,从2016 年开始,我连续创作了以“民国人物”为主题的系列作品。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很自然的把民国时候文人穿着长衫特色,形成了我的一种符号语言。我并不是在如实的刻画历史,而是在民国图式里放入了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想法,然后把她表达出来。我觉得这才是艺术的创作,如果只是照搬历史场景,缺少自己的体会内容,作品也就没了感情,没了生机。

Q:最早您是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画的创作?介绍一下您的艺术创作经历?

A:我是初中毕业考入了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在哪里接触到了中国画,主要是学习传统绘画。美校毕业后又考入天津美院中国画学院,主要是学习人物画,其次是学习花鸟和山水。从临摹到写生,中间也包含着一些主题性的创作。2012 年我又进入中央美院的中国画学院做访问学者,合计起来在专业艺术院校的学习的时间有九年。

民国人物是我近年来的主要绘画创作方向。最早开始的时,我曾查找了很多历史文献资料。从文字、图片中来捕捉一些民国社会特点或者那时生活的细节。比如当时汽车的样子、人们的发型、衣着、街边的路灯等。所以,虽然画的东西很多,就越来越复杂;可是总感觉表现的不充分和缺少艺术提炼。概括的讲是没有把代表性的东西集中起来,此后的创作我逐渐开始做减法。然而表现的东西不能是简单化的,还要画在情理中,对于舍弃的部分还需要斟酌。所以,自己也是在“加减”中的过程中反复推敲,并寻找一种平衡。其实,这样的变化也可说是种螺旋上升,因为对题材的认识不断加深。从表现形式上看,以前我是利用中国画的传统,突出黑白的对比和构图变化,后来变成用丰富的色调变化,突出整体氛围的表现;更想把作品放在一种情绪中,这也是自己从写境到造境的过程。

Q:在绘画中,感觉您很注重画面意境的营造,请谈谈您的创作思路?

A:我觉得绘画是画自己,画内心。民国的历史、文化在我的脑海中经过了转换,成为了我的思想。因此,有人说画中的人物和我自己很相似,这正是将“我”融入了自我所臆想的情景之中。例如:一棵树的造型也反映出一个人物性格,有的直立,有的弯曲,有的唯美,有的干枯。画面的意境氛围是和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情感相关联。一个人背着手低头走路,背后留有一地黄叶,一种悲秋的感觉。绘画的思路是自由的,我们可以用当代的手段表达古典的诗意,也可以用古典的诗意来反衬当下的表达。

我对画外功的感受更加深刻。可以说绘画不能完全是平铺直叙,要给人留有充分联想的空间。借绘画媒介给自身和观众带来一丝触动,且画中人物的眼神、手势,让你以此生情充斥了更多想象,使之变得回味无穷。

Q:大家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民国时代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历史,您是如何去体验民 国生活的时间穿越?

A:我曾去四川省宜宾的李庄,也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梁思成、林徽因等人一起生活工作的中国营造学社所在地,算是逐先人之足迹。我也曾在安徽民国的老建筑中写生考察,算是间接体验生活。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眼前的现实与书本上描绘的遥远岁月连在一起;貌似你走进了民国时的安徽小巷,坐在老民居中,仰望着天井,一束阳光洒下,手捧一杯清茶,那感觉就真的像穿越到了民国,似乎那一刻时间停止了,我寻找的正是这样一种感受。

Q:大家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民国时代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历史,您是如何去体验民 国生活的时间穿越?

A:我曾去四川省宜宾的李庄,也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梁思成、林徽因等人一起生活工作的中国营造学社所在地,算是逐先人之足迹。我也曾在安徽民国的老建筑中写生考察,算是间接体验生活。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眼前的现实与书本上描绘的遥远岁月连在一起;貌似你走进了民国时的安徽小巷,坐在老民居中,仰望着天井,一束阳光洒下,手捧一杯清茶,那感觉就真的像穿越到了民国,似乎那一刻时间停止了,我寻找的正是这样一种感受。

Q:2018 年您在格鲁吉亚成功的举办了艺术个展,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A:我第一次去年到格鲁吉亚的考察时,发现格鲁吉亚对于中国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与当地的文化官员、美院教授、艺术家有过交流,他们希望我来举办一场展览。因此,在回国之后,在策展人商长松的积极筹备之下,在 2018年10月再次应邀来到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成功的举办了“悟色空蒙”- 艺术作品展。其实这个展不仅仅是我的个展,展览开幕时,中国使馆文化官员,格国文化官员及国立美院教授、艺术家等,一同汇聚这个艺术活动,而形成了促进中国与格鲁吉亚彼此了解的文化交流。

Q:最后一个问题,您如何看待当下的中国画创作?

A:当下的中国画创作风格多样,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但归纳起来可以分成这两个方面,一是在学习传统的画法基础上创作。二是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在绘画观念和形式上有所改变,在绘画材料上也不仅仅使用传统的宣纸、毛笔、颜料,水彩,丙烯等等也都加入了进来,有的画法是传统的,具象的,但观念是西方的,林林总总,我的理解是,要了解传统,学习传统,但着眼点不在于画法,而是应该理解一笔笔之后,那个整体的美学世界。图式的由来从不简单, 它关涉的是整体的世界观——关乎信仰、伦理、时代精神、民生与血肉。不理解这些,徒然泥古或是变形,是没有意义的。对西方的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我要问的是,什么是中国画呢?它该如何界定?是以毛笔、宣纸为媒介画的就是中国画吗?也许这个问题换个问法更好,中国画真正的特质应该是什么?那么我们当下的艺术家,有没有对这个问题有所担当,有所回应?

我觉得,无论什么表达形式,所有的艺术,都是从本心出发,来和世界、和他人建立某种连接。超拔于世界却也不离世界。比常识多一点点,比形而上学少一点点。艺术家有能力用形象来构筑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世界与他所处的现实世界是有关系的,但他能在其上搭建出某种诗意。我想这才是当下中国画应该做,但却未完成的部分。

媒体支持:

中国文化新闻网 、新华网、光明网、学术中国、雅昌艺术网、艺海典藏、中国美术家网、书画频道、国学频道、东方艺术媒体联盟、中国书画市场报、东方金典艺术网、色彩轩艺术空间、经贸文化网、新时代艺术报、时尚周刊、都市精品、收藏网、汉唐艺术网、中国书画家影像网、艺术天成、超艺术网、文超文化传媒、《中国水墨》杂志、道东艺术网、齐鲁字画网、中国时代艺术网、伍佰艺书画网、中国艺术之梦网、中国艺术品理财网、艺新网、艺术在线、5A画廊、一画艺术、网易、人民美术网、消费日报网、国画先锋杂志、中文华夏网、琉璃厂在线 等。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