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  正文

专家:户籍改革要优先完成已进城人口的市民化进程

发布时间:2015-12-16 19:38来源: 未知
王太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教授 距离国务院2014年7月30日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先后有20多个省区市出台了本地区的户籍

王太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教授

  距离国务院2014年7月30日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先后有20多个省区市出台了本地区的户籍改革相关决定,尚未出台的地区大多也会在近期出台。作为北京等地户籍政策制定的参与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教授王太元,对户籍改革工作难度之大、任务之重深有体会。在他看来,户籍改革的最大阻力,就聚集在相关各方的利益调整方面,并且日益集中到“钱”所代表的经济利益调整上。

  一些地方户籍改革还是惯性思维而非改革思维

  中国青年报:您怎么评价各个地区出台的户籍改革相关决定?

  王太元: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逐项制定“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以整体深化改革,力度之大、步骤之快超过以往。因此才有了大多数省区市都出台相关规定,积极稳妥推进户籍改革的现有局面。各地已经出台的户改政策,在全面贯彻国务院意见精神,服从全国深改大局的同时,也都注意针对本地实际,在整体上推动了本区域的户籍改革。

  但据我个人观察,这些决定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一些地区动作较慢,尽管各有特殊情况、具体困难,要在2020年左右,全面完成深改、建成小康社会,户籍改革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举措,已经必须抓紧再抓紧了。又如,一些地方搞的是“本地做法+中央要求”的拼盘,系统性、整体性、创新性还有待提升。再如,各地较为重视“迁移政策调整”,而容易忽视“改革人口管理”等任务,忽视对户籍改革的领导指导和组织保障、社会保障等,从而使本地户籍改革缺乏科学导向与组织保障。

  中国青年报:您也参与了北京等地户籍政策的制定,在您看来,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王太元:有多种原因。先说客观方面。一方面,中央“深改”决定以及逐项落实任务的政策性文件,系统性、协调性、严密性很高,地方政府相应配套的难度也就很大;另一方面,各地情况差别巨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制度设计乃至准确表述、科学解读等任务繁重,一些工作很难如期完成。比如说北京,它所依据的市情、面临的压力以及对它的预期,都是全国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甚至国务院文件也未必能全面涵盖,就需要北京市自己去全面调研、主动创新,因此,北京户籍改革制度的出台,略微慢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主观原因。首先是被动应对,缺乏战略前瞻性和和全局统筹能力,忙忙碌碌确实辛苦,但缺乏效率、效能,更难显现效益。第二是惯性思维而非改革思维,喜欢因陋就简却不愿创新,例如一些省市的户籍改革决定,篇幅不小,创新点却不多,甚至把应当废止或修改的陈旧条文,直接复制到将要出台的改革意见中。第三是顶层设计、过程管控不力,领导意图不断变换,工作方案反复折腾,低效劳动甚至无用功做了不少,结果可想而知。

  户籍改革尤其是居住证制度所需投入的资金不可节省

  中国青年报:自国务院2014年7月30日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回望这一年多,您感觉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的阻力都有哪些?

  王太元:所有改革,本质上说都是利益调整。户籍改革所面临的阻力,也主要聚集在相关各方的利益调整方面。以前所探问的“钱从哪来,人向哪去,事如何办”三大难题,日益集中到“钱”所代表的经济利益调整上。

  首先,为新增人口创造就业机会的钱从哪来?尽管政府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尽管稳定非户籍人口就业对促增长、保稳定具有重要的长期效益,但它到底要预先投入一大笔资金,而且短期很难有回报。在投入巨大而短期收益不大甚至可能亏损的情况下,确实有一个裹足不前、左右观望、前后比较的问题。

  其次,为城市非户籍人口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需的钱从哪来?暂不实行居住证制度而继续实行暂住证制度,就可以暂时不投入这笔巨款。尤其是今年春夏的股灾,可以说打乱了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盘子,一些地方的户籍改革被相应迟滞,想必也是无米之炊。

  第三,全面改革人口管理所需的钱从哪来?实行城乡户籍登记管理一体化,推行居住证制度,建设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健全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网络,都需要钱也都很能占用钱。因此,一些地方即使拟订好制度条文也将其束之高阁,明知不能不执行上级指令,但能拖后一些时间也是好的。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这一轮户籍改革有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政府基金?

  王太元:户籍改革要花钱,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中国与钱相关的很多困境,尤其是与改革投入相关的钱的问题,总量缺口、亏损担忧等都是伪命题,只有投入产出的时间差,才是确实存在但也可能解决的真实问题。一些人算账说,在暂住条件下,非户籍人口对城市财政的贡献,远比同量的户籍人口要多得多,如果他们也享有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对城市财政而言,就比户籍人口所需还多……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其实并没多少科学依据。

  一方面,户籍改革尤其是居住证制度所需投入的资金,首先就是刺激消费、繁荣市场等应对经济危机的消费投入,是不可节省的。另一方面,这也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郁郁寡欢甚至怨怼不断的人,劳动热情不高,劳动纪律不好,其社会生产率、利润贡献率,肯定不如心情愉快地生产劳动、生活娱乐的人!

  中国青年报:您对继续深入开展的户籍改革,还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王太元:我有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科学设计、全面解读、正确传播改革举措,防止形成甚至加深、扩展族群矛盾。户籍改革当然为成千上万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带来巨大福祉,但这并不是直接从户籍常住人口那里拿的,不存在让户籍人口受损的问题。非户籍人口享有均等公共服务,留在市镇、融入市镇、建设市镇、保卫市镇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迸发,对户籍常住人口,也绝对是福音而非杂音。

  第二,科学配置职权责利,既防止有事没人干,又防止责任没人负。要着力明晰、固化户籍改革领域内的,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单位、单位与公众之间事权与责任划分,才能切实推动户籍改革健康发展。例如,中西部非户籍人口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单纯依靠地方政府肯定不行,中央政府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第三,优先转移存量,重点纾解困难。与整体深化改革的许多措施一样,户籍改革要优先完成已进城人口的市民化进程,要重点纾解非户籍常住人口所面临的生活困难,从服务公众出发,达成稳定秩序、和谐社会、促进发展的目标。

  第四,把“改革人口管理”放到更重要位置。统一城乡户口登记管理、建设居住证制度、建设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不仅是为户籍改革廓清基础、提供手段、实施保障,而且是为整个社会治理、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现代化,奠基、铺路甚至保驾护航。只关注户籍改革,而漠视调查核实公共信息的住户人口信息管理,肯定会是无的放矢。(实习生 谷君峰 记者 黄冲)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