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  正文

40年刘崇和爱心团队与城乡社区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

发布时间:2019-11-03 23:36来源:
本网讯(通讯员康松 姜重阳)重庆志愿者服务总队,阳光义工联盟服务队,重庆市刘崇和爱心志愿者服务中心2019走进新时代学雷锋、献爱心,送温暖志愿者服务系列活动启动仪式11月3日在

本网讯(通讯员康松  姜重阳)重庆志愿者服务总队,阳光义工联盟服务队,重庆市刘崇和爱心志愿者服务中心“2019走进新时代学雷锋、献爱心,送温暖志愿者服务系列活动启动仪式”11月3日在渝中区上清寺街道新都巷社区隆重举行!

社区指导中心书记,志愿者总队长,爱心中心主任刘崇和在启动仪式上深情的说:“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雷锋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让雷锋精神落地生根……”

刘崇和在启动仪式上说:“雷锋精神是我们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全体志愿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满腔热忱去践行总书记的指示!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总队全体队员一生不变的崇高信仰与追求。”

据了解,重庆市爱心社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支部委员会,渝中区上清寺街道新都巷社区、学田湾社区、重庆市刘崇和爱心志愿者服务中心学雷锋总队,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孝行中华重庆工作站志愿者服务队,阳光义工等志愿者服务团队,将从今天起,先后在重庆渝中区新都巷社区,领事巷社区、南坪渝伦社区、界石社区、华夏城居民小区、石柱双河镇、忠县中心小学、酉阳楠木乡、四川珙县巡常镇,大凉山美姑县,贵州安顺村,渝北区古路村,江津敬老隍社区,江北春辉社区等等地区,连续开展“学雷锋、献爱心”为主题的志愿者献爱心,义工,慈善等公益服务活动。

总队长,指导中心书记,社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刘崇和,在今天进行的志愿者服务爱心进社区和公益慈善活动启动仪式上强调指出:“重庆志愿者服务总队,社区爱心指导中心,要永远跟党走,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执行总书记关于学习雷锋精神的重要指示,把雷锋精神这个根深入巴渝大地,永远地传承下去。”

每一个志愿者服务团队,要实实在在的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做更多的好事、办更多的实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积极探索新时期学雷锋、践行雷锋精神的新形式、新内涵,自觉推动社区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区、乡村的文明程度,以实际行动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搞得更好,更深入人心。

刘崇和表示:“我们全体爱心志愿者,通过开展‘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在本社区内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在城乡掀起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高潮,用实际行动促进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实践中传播文明,大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浓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区作出新贡献。”

在启动仪式的服务活动中,参与志愿者服务的队员们,向广大群众表演了《走进新时代》的文艺节目,宣讲了革命故事,为社区群众详细讲解了保险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免费维修家用电器,义务理发、义诊、健康理疗、心理健康辅导、陪空巢老人散心、留守儿童托管辅导教育、待业人员技能培训、邻里纠纷调解,保护母亲河,生态环保、生活垃圾分类服务。同时,队员们还走街串户,上门看望和慰问了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母亲、残疾人、老党员、老模范、农民工)并向困难群众、困难学生捐献了大批生活物资、科普书籍、学习用具、健康理疗仪器、营养食品和慰问金等。队员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社会各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据了解,重庆市学雷锋志愿者总队成立于1979年,由刚开始的8名先进青自发成立“重庆市学雷锋青年为民服务队”,至今巳走过了漫长而又艰辛的四十年历程,现已发展到十多万队员。其中有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机关干部、教师、学生、部队官兵、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人员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后,利用节假日,走街串户义务为广大城乡群众做好事,行善事,办实事300多万件。是全国成立得最早、坚持得最久的一支学雷锋队伍。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党的旗帜,学习与弘扬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好事做到底。

最后学雷锋队员们表示,在总队成立40周年之际,不开总结表彰大会,要以实际行动深入各地,扎实开展学雷锋活动,为人民群众做更多的好事、善事、实事。据悉,该服务活动将延续到明年6月。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