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  正文

李光洁:人过四十更懂自己丨人物

发布时间:2021-10-08 23:18来源: 未知
从9月开始,电视剧《再见那一天》《功勋》、电影《峰爆》《我和我的父辈》,李光洁参演的电视剧和电影陆续和观众见面。也正是在他40岁这一年,迎来了入行的第二十个年头。我是

  从9月开始,电视剧《再见那一天》《功勋》、电影《峰爆》《我和我的父辈》,李光洁参演的电视剧和电影陆续和观众见面。也正是在他40岁这一年,迎来了入行的第二十个年头。“我是个连生日都不愿意过的人,特想忽略这件事儿”,但从年初开始就总有人在提醒他:你的工龄已经二十年了……

  其实,对李光洁而言,二十年不算什么,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都有工作了20年,甚至30年的人。前几天,为了配合公司特别为他准备的纪念活动,李光洁也“顺道”回顾了自己拍过的作品,才恍然发现已经有了那么多。

  生活中,李光洁很少去想自己的年纪,只有出去工作时,看着眼前的年轻人,他才意识到自己年轻时大概也是这样,现在“老了”。比如在拍摄电影《我和我的父辈》时,看着吴磊,他甚至会想,“等我儿子这么大的时候,会什么样儿?”

  从今年年初开始,他不停地被身边人提醒着自己入行已经整整二十年了,偶尔放空时回想这些年,“感觉自己更像是个旁观者,目睹了中国电视剧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从只有几家电视台,到四星、两星、一星;从清宫戏、谍战题材、行业剧,再到现在流行的甜宠剧……也看见过身边的人突然就火了,但还有一大批默默无闻一直拍戏的演员,包括我们的上一辈,很多六七十岁的演员还在拍戏。”

  李光洁仍记得,刚入行那会儿,剧组里最大的就是导演,“演员无论主角、配角,都没有特殊化,大家坐着一辆大巴去片场,不管你是去拍第几场戏,都一个点儿走。在片场不拍戏的时候,就是看书或者唠嗑。”

  当然,他很清楚时代的改变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看到满大街的人都拿着智能手机,很少再捧着书本读书看报了,对于时代和行业的改变,也就释然了,“我们现在可以用手机看电视剧、电影,在家也很少开电视机,也不怎么买报纸、杂志了。之前搬家的时候,看着那么多杂志犹豫半天,这玩意儿扔了,想想买时也挺贵的,不扔搁着又占地方。”

  在资本的推动下,2012年左右热钱进入到影视圈,行业的规则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都是创作者、从业人员引领观众,后来变成谁流量高、哪个IP读者多,谁更有话语权,其他的从业人员都要跟着规则走。”面对巨变,李光洁也曾水土不服过。

  他给出的抵抗措施很直接,“我去演话剧了。”那两年,他一共演了98场话剧,而他的改变也是从那时开始的。直到现在,还有一些关系很不错的朋友感慨,觉得他那几年不应该离开,“他们经常说,四年没怎么拍戏,你知道自己损失了多少?但是我会说:你知道我获得了多少?”

  从上大学开始,李光洁一直身处影视行业中,暂别的那几年,让他有机会跳出局去审视这个行业,“清醒了。”当他依旧围坐在原来的朋友圈中,发现大家聊的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时,好像终于看清了很多问题。

  李光洁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大二就参演了电视剧《走向共和》,彼时的他对整个行业还是未知状态,并不知道自己的起点有多高。从2001年开始拍戏,到2006年第一次演上男主角,他这一路都有贵人相助。在外人眼里,李光洁在事业上好像一直“上也没上去、下也没下来”,但他却觉得这正是一种最舒服的状态,“压力没那么大,还有时间在大街上看看人来人往,领孩子去个早教中心,买菜回家做个饭,就是还能过个正经的日子。”

  在张黎执导的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李光洁出演了光绪皇帝一角,这也是他出道的首部作品。

  三年前,面对记者的提问,李光洁曾谈及自己少年时代最大的优点是“不自知”,而此时此刻,他觉得自己最大的改变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最适合什么。

  2012年到2016年,虽然四年没怎么拍戏,但他想明白很多道理:管好自己,正所谓——独善其身。

  再回归时,李光洁很快就进入到繁忙的工作节奏中,最忙时一年拍了四部电视剧、一部电影,连续15个月没回家。但越是这样,他心里越虚,“比如现在是10月,如果明年五六月还没有合适的剧本接档,我就会焦虑。”紧凑没有喘息的工作节奏,也让他必须充分利用自己职业演员的技巧,“那个时候就真的是需要技术了,也就是所谓的演技。”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光洁越发意识到,时间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尤其是这几年,身边陆续有亲人和朋友离世,更让他意识到,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我要选择一些想要合作的人去合作。”

  李光洁现在拍戏的节奏基本保持在最多一年主演两部作品,而且都是自己喜欢的,剩下半年用来陪伴家人。当时间充裕时,他还能偶尔客串个角色,比如电视剧《大江大河2》里路司长这样的“小角色”。“放在以前,我可能都不会接,不是因为角色小,是根本没有时间考虑这种体量的角色。但现在我会觉得很有意思,这个角色也有意思,团队也是非常好的团队,这样的小角色比我去演一部大烂戏的男一号要有意思得多。”他很清楚,一部作品的成功并不是演员、摄影、造型、剪辑任何独立的个体可以决定的,一部好的作品需要一个优秀的集体共同打磨完成,还要有机缘得到观众的喜爱,才能成为所谓的“爆款”。

  曾经李光洁也羡慕过性格外向,在社交场上有天赋的人,甚至特意去观察这样的朋友,然后去模仿、去琢磨这些人的脑子都是怎么运转的,“我总想着,为什么自己不能成为这样的人?”后来他想明白了,自己永远也成不了那样,就像他曾经也觉得没有什么角色是自己驾驭不了的,但现在他明白,有些东西确实不适合自己,“比如,那种特别闹的喜剧角色,不是说人家不好,只是我不适合。”

  以前出去旅行,李光洁必须提前定好所有行程,第一天入住酒店,然后去哪儿吃饭,去什么景点,所有事情都排得像行程表一样详尽。但现在,他更多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上一部戏刚杀青,第二天买张机票就走了。

  “我们这个行业,不确定的事情太多了,计划根本赶不上变化。但是拍戏的时候,又特别按部就班,前一天就知道第二天要演什么,你拿到一个角色时,他经历的所有事情你都已经知道了,其实挺没劲的。”

  所以,他开始排斥制订计划,每年年初,公司都要求演员给自己定个目标,工作人员也会做一堆计划表,“到了年底,发现一件事也实现不了,因为变数太大了。”

  而对于如何选择工作,李光洁有自己的一套经验,“我一直以来都觉得文字是特别直接的,从字里行间就能看出剧作者的真诚度。”所以,无论什么题材、播出平台、团队,电影还是电视剧,剧本拿来,他就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具有真诚度的团队,“相比结果,我更看重过程。”他早已不纠结于能不能“火”的结果,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杀青的时候,不舍,这事就对了。

  都说四十不惑,李光洁觉得还挺有道理的,这似乎也是一个互相成就的标签,“我爸就经常提醒我,什么年纪就干什么年纪的事,我太太、我的工作人员都会经常提醒我:你已经四十岁了。”也因为真正到了这个年纪,经历着上有老下有小,才能体会到什么叫“中年危机”。

  “我觉得所谓的中年危机就是会有无力感,首先是体力,你的新陈代谢,开始往下走了。”以前拍戏,李光洁曾坚持57个小时不睡觉,“现在你让我熬夜玩,我都玩不动了。会突然意识到,有些事情不是你努力了就能改变的,所以要认清现实。”

  2020年5月,李光洁升级做了爸爸。儿子的降生让他感受到了成长给生命留下的痕迹。“有时我都觉得人类传宗接代,让你生孩子是种‘阴谋’,就是要弄这么一个小东西来当你的‘照妖镜’。”提到儿子,李光洁的脸上露出宠溺的笑容。

  李光洁形容,孩子就是父亲的“照妖镜”,能从孩子身上反思自己的问题。图片来自李光洁微博

  他曾设想过,如果是在自己20岁或30多岁的时候看到儿子的这些举动,不会想那么多,但老天就是让他在不惑之年遇到这样一个小家伙,他会因此去思考和审视自己,“平时自己的言谈、动作、习惯,孩子都会模仿,我就会反过来思考自己的问题。”

  他记得某天,自己着急出门,在家门口抱起儿子后,随手把孩子手里的玩具扔到了沙发上。回家后李光洁发现,儿子也开始随处扔玩具,他这才意识到是自己做了不好的榜样。后来,李光洁开始借机“设计”儿子,比如发现孩子有意无意地跟着自己时,就开始收拾屋子,“儿子就会在后面跟着模仿。”他把这看成是与孩子的一场斗智斗勇,“还挺好玩的”。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