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  正文

“合肥”原来不是“两个胖子在一起”

发布时间:2015-05-13 00:38来源: 未知
    《安徽城镇历史变迁研究》绘出城市成长图     本月初,由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郭万清组织众多历史学和经济学专家学者主编的《安徽城区城镇历史变迁研究》一书出版发

    《安徽城镇历史变迁研究》绘出城市成长图

    本月初,由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郭万清组织众多历史学和经济学专家学者主编的《安徽城区城镇历史变迁研究》一书出版发行。课题组四年磨一剑,绘制安徽城镇“成长记”。本报今日独家披露其中的精彩篇章,“合肥”地名的真正由来?除了四牌楼、逍遥津,合肥原来还有驸马庄、筝笛浦这些文艺范儿十足的古迹。

  合肥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哪里?

  合肥作为一个地名,首见于《史记货殖列传》,文中写道,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至今已有2100年的历史。

  课题组专家解释说,古人因入海之河流都有潮汐现象,因此也用“潮”指入海的水道。而“南北潮”指的是长江、淮河两个入海水道。而淮河在宋代以前是直接入海的。

  如果将司马迁的原文翻译成现代文,专家指出,意思是“合肥南北有长江、淮河两个入海水道,是皮革鲍木的聚集地。”

  合肥不是“两个胖子在一起”

  合肥,合肥,难道真是“两个大胖子在一起”的省会?课题组专家考据说,“合肥”这个地名的含义,《尔雅释水》说,“归异出同流,肥”,如果顺着意思理解,肥水(东淝河)与施水(南淝河)同出于良余山,也就是今天的将军岭。而南北向流入长江、淮河,两水是“归异出同”之水,故而谓之“肥”。

  同样的,在郦道元的《水经注》里“肥水”条有“夏水保障,施合于肥,故曰合肥”这样的原文。

  由此不难揣测,两者的意思差不多,专家认为,合肥的本意是异流的两河共同发源的地方。古代大批量的运输主要靠水运,合肥的地理位置主要靠水运,合肥的地位因具有两条入海水道而得名。

   1 2 3 4 下一页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